2017年工業車輛行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我們從以下幾方面看看2018年叉車需求驅動因素如何影響2018年的工業車輛行業。
一、2017年銷售情況分析
2017年銷量大幅增長。世界工業車輛統計報告數據顯示,全世界2017年叉車市場總銷售量達到1,333,790臺,與2016年相比,增長了15.69%。據CITA數據公布:中國工業車輛總銷售量為496,738臺,國內共銷售機動工業車輛371,617臺,出口125,725臺,與2016年同期相比,均出現大幅度的增長。
鋰電池叉車取得不錯的成績。2016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授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工程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將“開發鋰電池、燃料電池驅動的叉車”列入“十三五”期間重點開發的創新產品,CITA在今年首次公布了鋰電池叉車銷售情況,2017年總銷售量中鋰電池叉車為8,681臺,其中電動平衡重叉車3,699臺。鋰電池叉車在2017年的銷售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智能化是趨勢。CITA首次公布了2017年AGV工業車輛總銷售量為42臺,在智能化、自動化大環境的驅動下,雖銷售量不是太多,但是智能化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二、叉車需求驅動因素分析
1、產業結構升級
油、電結構調整:據CITA統計數據顯示,近五年電動叉車占比逐年上升,其中2017年國內電動叉車銷量占比近35%,以電動叉車市場替代內燃叉車空間較大,特別是以鋰電池為主的新能源叉車。
優、劣質產品調整:中國自2016年4月1日起實施“國三”,所以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內燃叉車執行的多是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標準的第二和第三階段,只有極少城市執行了第四階段標準,隨著國家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力度的加強,促環保、限高排將加快淘汰高排放、高能耗的傳統叉車。另一方面,現在的叉車設計在人機工程學、安全等方面更為重視,加快淘汰一些存在安全隱患及危害人體健康的叉車。
2、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
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和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為行業提供發展動力。這部分的需求與前幾年所釋放出來的以機械替代人工的需求有所不同,將來的需求以自動化、智能化為主的物料搬運,對傳統叉車的需求反而減少了,隨著物料搬運逐步向智能化邁進,國內部分制造廠商由傳統的設備制造商逐步轉型為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具有更廣的發展空間。
3、物流業的大力發展驅動行業的快速擴張
叉車是物料搬運中的重要裝備,近幾年因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商務的普及,導致物流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中國統計局數據統計,2017年物流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電商等新業態物流需求更是保持高速增長,業務量增長近60%,這些與新業態物流相關的物料搬運,是2018年快速擴張的細分領域。
4、叉車出口不斷增長
國際市場向好:從全球看,“一帶一路”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基建工程建設與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加快增長。2017年工業車輛國際市場一片向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恢復為國內叉車出口提速。
國內企業競爭優勢不斷上升:近十幾年來,國際上著名的工業車輛制造商紛紛進入中國,他們把優秀的工業車輛產品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帶到中國市場,大大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國內龍頭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推動行業內龍頭企業在技術、規模、服務等方面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優勢逐漸體現,出口叉車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叉車的出口增長。2017年出口125,725臺,相比去年同期的102,216臺,增長23.00%,而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間我國叉車出口數量同樣大幅增加,由 2008 年全年出口48871臺增長至 2017年全年出口125725臺。
5、展望2018,因替換需求或可維持高銷量。
2017年銷售量大幅增長,我們從叉車保有量方面來分析,2018年保有量更換需求成為刺激銷量增加的另一驅動。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至2017年年底,我國叉車市場保有量已超過200萬臺,叉車屬于非道路移動設備,目前國家雖暫沒有明確的關于叉車報廢年限的規定,但叉車是否需要更新,通常可基于維修成本、工況要求、無法滿足質監部門要求或是有過重大故障,繼續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等方面的考慮。隨著我國叉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國內替換市場的叉車銷量將進一步提升。環保新政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在國內存量更新替換需求市場中,一些新能源的環保型叉車將更受歡迎,且存量更換的環保型叉車潛在規模可能遠超市場預期。
三、認清需求,提供客戶所需產品與服務
希望叉車需求驅動因素分析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洞察客戶的真實需求,做到我們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正是客戶所需要的,在滿足客戶所需的前提下,才能引導客戶而制造消費,實現與客戶共贏,才是叉車企業的長久生存之道。